• <rp id="xr2lr"><object id="xr2lr"><input id="xr2lr"></input></object></rp>

    <progress id="xr2lr"></progress>

  • <ol id="xr2lr"><object id="xr2lr"><blockquote id="xr2lr"></blockquote></object></ol>

    熱線電話:0311-85290821

    探訪“中國傳統村落”河北冀州堤北橋村 留住鄉愁古韻

    時間:2023年11月08日    熱線:0311-85290821   來源:中國新聞網


    圖為11月7日,冀州區堤北橋村村口樹立的“中國傳統村落”地標。 劉延嶺 攝

    圖為11月7日,游客漫步在堤北橋村品味鄉愁古韻。 劉延嶺 攝

    11月7日,堤北橋村程家大院“武魁”古宅一角。 劉延嶺 攝

    11月7日,堤北橋村“公井”一角。 劉延嶺 攝

    11月7日,堤北橋村一處古宅青磚灰瓦雕飾一角。 劉延嶺 攝
    11月7日,堤北橋村一處古宅青磚灰瓦雕飾一角。 劉延嶺 攝
    11月7日,堤北橋村修建的狀元亭一角。 劉延嶺 攝
    11月7日,堤北橋村修建的狀元亭一角。 劉延嶺 攝
    11月7日,堤北橋村修建的古代科舉“考場”一角。 劉延嶺 攝
    11月7日,堤北橋村修建的古代科舉“考場”一角。 劉延嶺 攝
    11月7日,堤北橋村經過保護修葺后的古井遺址一角。 劉延嶺 攝
    11月7日,堤北橋村經過保護修葺后的古井遺址一角。 劉延嶺 攝

      11月7日,走進“中國傳統村落”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門家莊鄉堤北橋村,漫步在錯落有致的魚形街上,行走在青磚灰瓦之間,雕梁畫棟入目,別有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。曲徑通幽處,隨處可見久遠的古建筑余存,盡顯古樸靜謐之美。

      據介紹,堤北橋村始建于距今約3000年的西周時期。相傳一張姓船商行船擱淺于此,卸貨上岸,留此定居,因地處滹沱河口東岸,故稱東堤北河口村。清朝初,在村北修建了一座較大的木橋,故稱為堤北橋。悠久的村莊歷史積淀,孕育了燦爛多元的文化,包括河文化、科舉文化、石刻文化、紅色文化、鄉土建筑文化等。尤其在古建筑保護方面,該村至今還保留著以程家大院為代表的大量清代傳統民居,在平原地區較為少見。

      近年來,冀州區按照“修舊如舊”的原則,對堤北橋村村內的古宅、古樹、古碑等進行了修繕、保護,確保留住鄉愁古韻。目前,完整保存的傳統庭院有360座,較全面保存的古樹、古井、石雕等遺存有26處。2016年,該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。2021年11月,被授予“中國美麗休閑鄉村”。(文/崔志平 樊加偉)

    編輯:【梁周杰】
    中新社簡介      |      關于我們      |      新聞熱線      |      法律顧問

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
  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
    [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